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橫添了一場嚴峻的挑戰。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全民動員、舉國上陣,經過英勇奮戰,書寫了人類與傳染病斗爭史上的英雄篇章,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彰顯了全國人民不畏艱險、堅韌不拔、犧牲奉獻、守望相助的偉大精神。
2020年5月22日召開的全國兩會,不僅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理念,詮釋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的堅定信心,而且也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具有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強大力量。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面對這場戰“疫”大考,杭州佛教界深刻認識到,佛教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杭州靈隱寺堅持“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發揚愛國愛教傳統,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壹 高度重視 堅決扛起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杭州靈隱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嚴格執行省委省政府、中佛協“關于疫情期間停止相關活動的通知”,積極做好“雙暫停一延遲”,認真落實“四宜四不宜”的工作要求。同時,靈隱寺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超前做好疫情防控預案,第一時間采取疫情防控措施,確保責任落實、全面排查、科學防治、物資供應等。期間,杭州靈隱寺疫情防控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檢查指導靈隱寺抗擊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貳 加強領導 快速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站在講政治的高度、站在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高度、站在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高度,杭州靈隱寺全力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落實落地,快速成立了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防控辦公室等,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形成抗疫檔案。
叁 做獅子吼 主動傳播社會正能量
疫情期間,杭州靈隱寺為宣傳貫徹黨中央對疫情工作的指導方針政策、普及正確醫學防疫知識、引導廣大信眾在特殊時期安心居家學佛,避免聚集性活動而造成交叉感染,積極發揮寺院微信、網站、微博等平臺的宣傳作用,制作視頻、動畫、廣告等宣傳品,努力把它們建成引導廣大信眾群眾正確解讀政策、科學參與疫情防控;回應信眾關切,引導良好社會輿論,增強大眾抗疫情信心的陣地。疫情發生至今,靈隱寺已連續發表各種文章、視頻、信息等300余篇。
肆 學修并進 配合做好線上教學工作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杭州靈隱寺積極配合杭州佛學院做好在線教學平臺搭建和維護工作,保障了杭州佛學院全體師生正常地開展教學活動,確保了佛學院本年度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的完成,努力實現了“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學、延期不停研”的目標。
伍 遙寄哀思 深切悼念烈士同胞
清明節當日,靈隱寺以默哀、誦經、降半旗等方式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倡導廣大佛弟子安住身心,居家誦經念佛,一起為戰勝疫情祈福。
陸 慈悲濟世 全力支援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我寺常住法師的心,為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靈隱寺在第一時間就向杭州紅十字會捐款1000萬,用于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湖北急需物資時,靈隱寺將其寺內僅有的七千個口罩中拿出五千個捐贈給湖北佛教協會。同時,還動員靈隱寺在美國的居士力量購買口罩支援湖北,支持相關部門對湖北的援助。
柒 患難與共 大力支持海外抗擊疫情
隨著新冠肺炎在日本的蔓延,3月9日杭州靈隱寺本著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慈悲精神,通過日本佛教界向日本政府捐贈十萬元人民幣,用于日本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增進了兩國佛教界的友好法誼,充分展現了中國佛教的良好形象。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杭州考察時明確提出浙江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2019年10月,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杭州考察時,對杭州佛教及靈隱寺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揮名寺引領示范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
汪洋主席在參加四川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加強對黨員干部進行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教育,引導宗教與中國國情、中華文化、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千帆競發,萬木逢春;
人心正齊,勝利可期。
杭州靈隱寺將團結帶領廣大信教群眾,繼續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講話精神,用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指導杭州佛教界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日常管理。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積極發揮名寺引領示范作用,切實當好“重要窗口”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為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貢獻佛教的智慧和力量。(撰稿 釋光泉)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djthl.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