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風雷
“宗教中國化”,不僅是地域性的本土化,更是時代性的現代化,是宗教與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社會相認同、相融合、相適應?傮w而言,我國五大宗教在這兩個方面都需要堅持中國化方向。相對而論,仍帶有明顯西方文化特征的天主教、基督教,重點在于本土化;而傳統上已經中國化的佛教和中國本土產生的道教則面臨著現代轉型,主要任務是現代化。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轉型,如何既繼承優秀傳統又不為傳統所累,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又避免現代社會弊端,是佛教面臨的重大挑戰,需要在思想觀念、學修體系、管理制度等各個層面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探索和創新!叭四芎氲,非道弘人”,在佛教現代化進程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現代化是其中最關鍵、最基礎性的工作。
因此,佛教界的工作重心應當轉移到文化教育事業上來。佛教界應集中人力、物力,加強各級佛教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建設,探索利用國民教育優勢資源培養新時代僧才的有效途徑,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和要求,造就一支既具有堅定政治意識和高尚道德情操,又具有深厚宗教修養和廣博現代學識的高素質僧才隊伍,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佛教寺院的文化教育功能,積極發揮佛教慈悲濟世、凈化人心的精神作用,深入挖掘佛教教義教規中的優良傳統和積極因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作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新貢獻。
應積極推進佛教治理體系現代化。包括佛教在內的各種宗教盡管有其特殊性,但本質上仍是一種社會存在和社會現象;宗教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如佛教、道教的商業化頑疾,歸根結底也是經濟社會商業化發展在宗教領域的反映。因此,必須按照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思路和“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要求,把佛教治理納入到整個社會治理體系之中,積極推進佛教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在當前尤其重要的是,要牢固樹立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社會化管理的理念,全面梳理涉及宗教事務的相關法律法規,綜合運用各領域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抓好《民法總則》“宗教活動場所捐助法人資格”相關規定和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探索佛教活動場所法人地位的落地辦法。并以此為抓手,大力提升佛教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積極推進佛教團體、佛教院校、佛教場所治理模式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佛教不僅要堅持中國化的正確方向,而且要把握中國化的正確方法。從歷史經驗看,佛教中國化是復雜曲折的歷史進程,需要久久為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宗教的主體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宗教的中國化必須靠他們的自覺自愿。要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認識到,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不是要“改造宗教、改變信仰”,而是要使各宗教更好地適應社會,發揮積極作用。黨和政府要支持宗教界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社會發展進步要求的闡釋,努力從各個層面不斷實現自身的中國化,但決不能用強制命令的方式,不能搞運動式的“中國化”。否則,很可能會事與愿違,適得其反。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執行所長)
來源:中國民族報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djthl.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