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線訊 2020年11月14日,以“傳承開拓 香海揚帆”為主題的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在廣州光孝寺、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兩個主會場同時開幕。這是繼2019年“同心同德迎新年”粵港澳佛教界迎新年聯誼會之后,粵港澳佛教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又一盛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這次交流會三地佛教界首次探討“粵港澳佛教祖庭文化”,簽署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首份合作備忘錄,這對增進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的友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交流和民心互通,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乃至中國佛教走向世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開幕式主持人 妙一法師
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李秀英,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曾曉暉以及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協調部、省委統戰部、省民族宗教委有關領導;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宏滿法師、耀智法師、法量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明向法師、達詮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法成法師、印覺法師、界權法師、達理法師,廣東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光盛法師、果慧法師;視頻線上參會的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部長朱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宗教處處長鄭海燕,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大和尚,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紹根長老,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道平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司庫何德心居士,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演慈法師;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寬靜法師,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心慧法師,澳門佛教總會監事長麥潔華居士,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妙智法師等一行26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教授,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專職副主席林有能等專家學者,暨南大學研究員體恒法師、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惟善法師,中國佛學院副教授源流法師等全國留學碩博法師代表近170人參加開幕式。
開幕式上,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留學碩博法師代表照琳法師,專家學者代表林有能老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秀英先后分別致辭。
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在歡迎辭中表示,粵港澳佛教同宗同源,千百年來交流不斷,在當代的聯系更加緊密。明生法師指出,本次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落實了2019年粵港澳佛教界迎新年聯誼會會議精神,制定出具體交流合作內容,對粵港澳佛教界進一步加強交往交流,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明生法師希望在當今與未來,粵港澳佛教界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交流合作備忘錄》為具體踐行目標,發菩提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留學碩博法師代表照琳法師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學僧,無論是在國內高校學習,還是走出國門深造,都要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時刻關注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粵港澳發展的必然趨勢,搭乘“一帶一路”倡議的快車,從“學進來”變為“傳出去”,努力在世界佛教的舞臺上,講述中國佛教故事,唱響中國佛教聲音,在世界佛教文化的傳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專職副主席林有能代表專家學者致辭,他表示粵澳港是開放的門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佛教中國化的淵藪,在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期間,舉辦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和現實途徑座談會意義非凡。他表示,佛教中國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既有歷史的經驗,也有現實的意義。在社會主義新時期,人類向往和平、民主、和合、進步、清凈、莊嚴、無私無我、廉潔奉公,需要佛教文化、禪宗思想的滋養,佛教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都不容忽視。
中國佛教協會普正法師在開幕上宣讀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法師的致辭,演覺法師表示,港澳佛教與祖國內地佛教法乳一脈、同根同源,改革開放以來,三地佛教界的交流合作已經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嶄新局面。在偉大的新時代,希望粵港澳三地佛教界順應時代潮流,以此次佛教交流會為契機,配合國家發展大局,服務大灣區建設,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特色文化品牌,促進新時代佛教中國化方向,為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奮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秀英在致辭中表示,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之際,粵港澳三地佛教界在廣州、香港同時舉辦以“傳承開拓 香海揚帆”為主題的“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服務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實際行動擔當起粵港澳佛教界的新使命,可謂正當其時,意義重大。近年來,在明生會長、寬運會長、戒晟會長等粵港澳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下,三地佛教界交往密切,友誼深厚,共同促進了佛教事業的健康發展。最后她衷心希望廣東佛教界與香港、澳門佛教界進一步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僧才交流、社會公益慈善等方面積極開展交流交往,團結廣大信眾愛國愛黨,為香港、澳門地區的繁榮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致辭結束后,粵港澳佛教界代表作“粵港澳佛教祖庭文化傳承”演講。
廣東省佛教協會明生會長在演講中表示,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弘揚粵港澳佛教祖庭文化,有利于繼承祖師大德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利于發揚漢傳佛教優良傳統,有利于實現粵港澳佛教界的“共享文化”與“共同價值”,有利于大灣區的人文建設和社會和諧。為促進在新時代的背景 之下,進一步弘揚粵港澳佛教祖庭文化,明生法師還提出了包括:加強祖庭文化建設、深入研究祖庭文化、大力弘揚祖庭文化、發揮祖庭交流互鑒作用在內的四條建議。
香港佛教聯合會寬運會長在線上演講中表示,粵港澳地域相連,同根同源,粵港澳三地佛教本是一家。今天,簽署《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交流合作備忘錄》,將在我們三地佛教原有合作的基礎上,大步向前邁出一步,令三地教誼更加緊密,更加牢固。展望未來,相信三地佛教界透過建立長效聯絡機制,借珠海普陀寺“粵港澳大灣區佛教文化交流基地”,開展多元化佛教文化交流合作活動,促進法師之間、青少年之間互通、互學、互鑒,加強粵港澳佛教教務交流,三地佛教界將會繼續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同心同步,讓佛陀精神大放光明!共同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在演講中表示,粵港澳三地人民同受中華文明之嶺南地域文化影響,人文環境相近,互相之間情誼非常,聯系密不可分。三地四眾弟子共同通過對祖師精神、事跡乃至更多祖庭文化的不懈弘揚,將有助于彰顯中國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持續在社會上發揮佛教正面積極的獨特作用。
在此次交流會上,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代表粵港澳佛教界共同簽訂《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交流合作備忘錄》,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的首份合作備忘錄。
簽訂備忘錄如下:
其一建立長效聯絡機制。在廣東珠海普陀寺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佛教文化交流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旨在建立粵港澳三地佛教界交往常態化工作機制,共同牽頭籌劃每年相關佛教文化交流活動,充分發揮粵港澳佛教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作用;
其二舉辦佛教交流活動。定期舉辦粵港澳佛教界交往交流活動,通過多頻次友好交往,多層次聯誼交流,進一步加強廣東、香港、澳門三地佛教界交往交流;
其三促進互通互學互鑒。如組織廣東法師到港澳學習寺院規范化管理和寺院基礎建設;組織港澳法師到廣東學習叢林規矩和佛教教理等;
其四加強佛教教務交流。如舉辦佛教中國化學術研討會或座談會,推進佛教中國化課題研究;舉辦粵港澳佛教講經交流會,建立培養青年僧才交流成長平臺等。
本備忘錄由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大和尚、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大和尚、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戒晟法師在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開幕式上共同簽訂。
隨后,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秀英向廣東省佛教協會明生會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寬運會長、澳門佛教總會戒晟會長授“粵港澳大灣區佛教文化交流基地”牌,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向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法師授“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牌。兩大基地落地廣東珠海普陀寺,對于發揮佛教界積極作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場地
本次活動適逢藥師佛圣誕日,在開幕式前,特別舉行了粵港澳佛教護國消災祈福祛疫法會,并宣讀《粵港澳佛教護國消災祈福祛疫功德文疏》,祈愿疫情消除,國運昌隆,人民幸福。
在去年“廣東佛教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中,63位留學海外的中國碩博法師集體亮相,共同探討“新時代的佛教中國化”,成為當時活動的一大亮點。
如今在此次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中,佛教界的眾位碩博法師再次聚首,圍繞五大主題(佛教中國化、中國佛教史與佛教藝術、佛教人物與思想、佛教文獻或文本、佛教義理與應用)展開了深入的討論與交流,成為本次活動一大風景線的同時,也極其切合本屆活動主題。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千余年來中國佛教不僅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也在新時代之下不斷地與世界優秀文化做交流。連續主題的研討交流,這為“一帶一路”的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出了一份獨有的力量。
接下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與現實途徑座談會如期舉行。在座談會現場,專家學者們圍繞“佛教中國化”展開了深入交流探討。
本次深入交流是在年初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由佛教界和學術界聯合召開的第一次“佛教中國化”的研討活動。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中國佛教界在長期的研究與實踐佛教的過程,就是不斷撰寫與提出各種新的思想,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相融合的過程。
參加本次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社科院、大學和佛學院學術單位的學者,會議共收到論文50余篇,全場分為三個主題進行研討: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浉郯娜氐赜蛳嘟,是搬不走的鄰居。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是繼2019年“同心同德迎新年”粵港澳佛教界迎新年聯誼會之后的又一盛會,進一步增進了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的友誼,推動了佛教文化交流融合。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djthl.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