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至初唐時期,禪宗二祖慧可在舒州獅子山和司空山播下了中華禪宗文化的種子,三祖僧璨在舒州皖公山(天柱山)著《信心銘》,教導學人“至道無堅,唯嫌揀擇”。四祖道信跟隨三祖僧璨,在舒州留下了弘法的足跡。五祖弘忍傳法予六祖慧能后,也來到舒州鳳凰峰西風洞坐禪弘道。因此,舒州是我國早期禪宗的主要活動區域。
六祖慧能的弟子司空山本凈禪師唐開元初年從韶州來到舒州,“于南岳司空山閑放自處”。唐乾元初,牛頭宗下六世傳人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離開牛頭宗的大本營牛頭山(今南京),渡過長江,也來到了舒州天柱山,將牛頭宗傳播到舒州大地。
崇慧禪師“彭州人也(今四川省彭州市),姓陳氏!鄙淠甏辉。崇慧禪師從四川來到南京牛頭山,拜牛頭宗下五世牛頭山智威禪師為師,得法后,于“唐乾元(應為758年)”(《景德傳燈錄》卷四)離開智威禪師,渡過長江來到舒州,“初往舒州天柱山創寺”。(《景德傳燈錄》卷四)寺院建成后,引來無數學人,禪風濃郁,在天柱山一帶極具影響力,得到了當地官員及信眾的的支持與擁護,“永泰元年(765)” (《景德傳燈錄》卷四)唐代宗“敕賜號天柱寺” (《景德傳燈錄》卷四)因崇慧禪師一生固守舒州天柱山弘法布道,故史稱之為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
崇慧禪師深得牛頭宗要旨,是一位杰出的得道高僧。
(僧)問:“達磨未來此土時,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未來時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會,乞師指示!睅熢唬骸叭f古長空,一朝風月!绷季糜衷唬骸瓣^黎會么?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達磨來與未來作么。他家來大似賣卜漢相似,見汝不會,為汝錐破卦文,才生吉兇。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有僧問:達摩 沒來這里時,這里有佛法沒有?崇慧說:他沒來時就不管他了,F在你以為怎么樣?那和尚說:我不明白,還請大師開示,崇慧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崇慧禪師的意思是,萬里長空千年恒在,而每天的風與月就不同,今天是睛空萬里,明天也許就是大雨如注。崇慧所要表達的是,人不能被外境所轉,只要自己的心境修煉到與日月為伴的境界,就可以與佛法萬古相依。那和尚聽了崇慧的開示后,無話可說。崇慧進一步地問:你明白了嗎?和尚說:還沒有明白。崇慧說:你自己覺得如何就如何,跟他達摩來沒來這里有什么關系?他來這兒,也不過像一個擺攤算命的漢子,看你不明白,一會說你有吉,一會又說你有兇。但吉也罷,兇也罷,是你自己的事,達摩能代替你嗎?和尚問:怎樣才能做解卦的人?崇慧說:你才出門時就錯了。
佛教認為,空有不二。同樣,“萬古”即“一朝”,“一朝”也是“萬古”。所以崇慧禪師不談未來,不講過去,只問今事。 因為今事即在當下,而當下即悟,是見性成佛的真工夫另一個是一切自看。初祖達摩為二祖慧可“安心”,二祖為三祖僧璨“懺悔”,三祖為四祖道信“解脫”,哪一個不是靠自已去悟出本性,去解決自己內心深層次的思想問題?
(僧)問:“為甚么佛法不現前?”師曰:“只為汝不會,所以成不現前。汝若會,去亦無佛可成! 問:從上諸圣有何言說?”師曰:“汝今見吾有何言說?”
有僧問:為什么佛法不能在眼前出現?崇慧禪師說:只因為你不明白,所以不能出現。如果你明白了,也就無佛可成了。有僧問:過去那些圣賢都說過些什么?崇慧答:你現在見我說了些什么?所以成佛非常容易,禪宗認為,無一法可得,更無一法可求。只要不要被佛法以及師家言語等外境所束縛,識到了自己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本性,你就是佛。
從以上幾側則說法語錄我們可以看出,崇慧禪師博古通今,開示法語不但直指人心,而且極具文學美感。許多史學家認為,他是牛頭宗開宗禪師法融禪師之后,以文辭妙語表達禪法的應首推崇慧禪師。
問:“如何是天柱家風?”師曰:“時有白云來閉戶,更無風月四山流!背缁鄱U師在天柱山二十二年,建立了自家接引學人的方法,也就是自己獨特的家風。這就是雖然處于天柱山之畔的寺院時有白云飄來,寺院與白云融為一體,風景如此之美。但生活在這里的學人不被白云所擾,抓住當下,勇猛精進,不讓時光虛度。
“唐天寶三年(744),玄宗遣中使楊庭光入山采常春藤”(《景德傳燈錄》卷五),在司空山期間,楊庭光認識了深山中的本凈禪師,并向他請教。本凈說:“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求道,無心是道! (《景德傳燈錄》卷五)。此時的京城長安,受到皇家恩寵的僧人所宣揚的內容主要是如何讀經,如何持戒,如何布施,如何忍辱和如何苦行。而本凈之禪法核心強調人的內心是如何解脫,這些內容令楊庭光耳目一新;氐骄┏呛,“具以山中所遇奏聞”(《景德傳燈錄》卷五),唐玄宗認為司空本凈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于是下詔令他進京。司空本凈遵奉旨意,離開舒州司空山,長途跋涉,于唐天寶三年(744)十二月十三日到達了京城長安。唐天寶四年(745)正月十五日,在元宵節這個喜慶的日子里,唐玄宗令京城名僧齊聚皇宮道場,與司空本凈辯論禪宗法門。在這場皇家組織的規模之大,規格之高的辯論中,本凈一人舌戰京城名僧遠禪師、志明禪師、真禪師、安禪師和一位唐玄宗的近臣,從不同的側面論述真正的解脫不在外界,不在依靠別人、不在讀取多少經典,而在自己的心上。人只有最終認識到自己的本性,才能戰勝自已,才能戰勝一切。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這場辯論,司空本凈大勝,使長期受佛教言教和以“漸修”為特征的禪宗北宗影響的京城上層社會人士深受啟迪。司空本凈精彩的演講,得到了唐玄宗和京城文武官員的認可和尊重,使京城上下再次認識到了司空山,認識了舒州這一方禪宗山水。
而天柱山崇慧禪師強調“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思想以及推崇的“時有白云來閉戶,更無風月四山流”的家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這方土地的禪宗文化內涵,為這這塊土地的禪宗文化乃至中華禪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崇慧禪師在天柱山弘法達二十二年,“大歷十四年(779)七月二十二日歸寂! (《景德傳燈錄》卷四)崇慧禪師圓寂后,其弟子“起塔于寺北! (《景德傳燈錄》卷四)至北宋,“真身見在! (《景德傳燈錄》卷四)由于社會動亂及戰火,雖崇慧禪師所建的位于今潛山市天柱村的天柱寺屢毀屢建,但禪師的真身及靈塔已不見。然而,崇慧禪師在天柱山弘法的故事仍在天柱山一帶民間廣為傳頌。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djthl.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